一 : 石壕吏
一.题解:
1.作者简介:
杜甫(712~770),字子美,别号少陵,唐代伟大的诗人,原籍襄阳。他和李白并称“李杜”,代表着唐代诗歌的两座高峰。少年时刻苦读书,具有宏大的政治理想,曾到河南、山东、江苏、浙江一带游历。中年以后来到京城长安,希望能抒展自己的政治抱负。安史之乱起,任左拾遗,有很多时间在兵荒马乱中流亡。公元759年,到达四川,在成都定居过一个时期,曾担任过工部员外郎的挂名差使,因此人称“杜工部”。公元768年,他离开四川,在湖南、湖北一带漂泊,最后病死在湘江舟中。他的诗歌立足于现实,广泛而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历史面貌,反映了人民的痛苦,谴责了统治阶级的荒淫残暴,提示了社会的矛盾,是一面时代的镜子,被人们称为“诗史”。
在艺术上,他各种诗歌体裁都运用得非常成功,表现手法丰富多彩,风格沉郁悲壮,语言瑰丽精练,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的诗歌的高峰,在文学史上起着继往开来的作用。其代表作品有《兵车行》《春望》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等。有《杜工部集》
2.背景介绍
领读注释①
二.范读课文
1.正音:
逾墙走 邺城戍 老妪 泣幽咽
2.学生读课文
三.参看注释,理解诗句的含义,把握重点诗语的解释。
四.按事件的发生、发展和结局给课文分段。
五.分析:
1.这首诗中刻画了哪两个主要人物?
2.叙事的线索是什么?
3.写作方法?
(1)围绕主题组织材料。全诗紧扣吏促人、妇诉苦,与这两者无关或关系不大的事情一概不写。
(2)明写和暗写相结合。
(3)条理清楚,结构完整。
作业 :改写成记叙文。
改写要求:1.人称:第一、第三都可
2.变换表达方式:将直接叙述改为人物对话。
3.人物不变。
4.顺序不变。
5.主题不变。
6.联系背景,构建生活场景。
注意事项:7.字数不少于500字。
99.6-21集体备课
二 : 石壕吏
晚上,我来到了石壕村,再次借宿一宿。我闻见附近有喊声,我便从窗向外看去。只听见“开门!开门!”老妇人扶着拐杖踉踉跄跄的去开门,这家的老翁翻过墙走了,几个差役冲啦进来大叫:“你这个老太婆,想累死我们啊!叫你开门不开!你们家的男人都死光了吗!找个活的男人带出来!”差役叫得多么凶狠!老妇人她哭得多么悲伤!我听到到老妇人走向前去向差役诉说:“我的三个儿子在守卫邺城,为国效力,一个儿子叫人叫人个信回来,我的两个儿子刚刚战死。活着的人苟且活着,活一天算一天,可是死了的人不能能复活,就永远玩了!家内再也没有别的可以去当壮丁的男人了!只有一个还在吃奶的孙子了!”我不由地叹气。“这可恶的安史之乱!扰的百姓挺苦不堪!当今圣上太昏庸!”哎!
建平中学西校六年级:孟钰人
三 : 石壕吏
月色朦胧,万籁俱寂。
破旧的茅屋中,残灯如豆。
连门口那只大黄狗都打着盹儿。
屋里,潮湿阴暗,孩子已在床上睡着,媳妇在灯下缝着衣裳,老妇人在帮孙子摇扇,老头则坐在短凳上编着竹筐,墙角有老鼠在吱吱作响。
突然,门外的狗狂吠起来,随后是一阵粗鲁的叩门声。不用说,又是要抓人去参军。
孩子一下哭叫了起来,媳妇忙过去哄,老头则吓得从后门出去,躲到后山上去了。
老妇丢下扇子慌慌张张地出去开门。只见几个差使盛气凌人地站在门外。老妇人哆嗦着说:“请……请问大人……有什么事?”“我们还能有什么事,快交人出来!”“大人,我们家已没有能应征的人了,”老妇人老泪纵横,“我三个儿子都去应征了,一个儿子刚来了封家信,其余的两个儿子都……都战死了!”说到此处,老妇人已泣不成声。“关我们屁事,快交人出来!我就不相信家里没有人了!”“大人,只有媳妇和孙子。”“叫他们出来!”“不行,他们出入都没有一件完好的衣服啊!”“少啰唆!你再交不出人,就把你家房子烧掉!”“大……大人……求你了……放过……我家吧!”老妇人颤巍巍地跪在地上,哭得天昏地暗。“滚开!”那个满脸横肉的差使一脚踢开老妇人便往里面冲,老妇人连滚带爬,上前抱住差使的腿求饶:“求求你们了,大人!不要伤害我的媳妇和孙子,我跟你们走好了……我虽然没有力气打仗,但可以帮你们做饭……就带我走吧……放过我的家人吧!”
那个差使上下打量着老妇人:“看你这老不死的,还能做饭……好吧!暂且饶过你的家人……来人,带走!”“是!”两个士兵上前把老妇人拖走了……
老头子回到家,气得直捶胸顿足,最后他用手蒙住脸,抽泣了起来,眼泪顺着他枯瘦的手指往外淌……
夜,又恢复了宁静,静得让人害怕。
四 : 石壕吏之猜想
那天傍晚,赶路的杜甫已经精疲力尽了,他看到前方好像有几点火光,便向那里走去。
来到村口,看到村口石碑上刻着“石壕村”三个字。杜甫投宿在了一个贫苦人家,可是老妇一家人都很善良,热诚地接待了他。
晚饭过后,杜甫正想脱衣入睡时,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想起来了。
“叩叩叩,开门哪!开门!听见没有!”
顿时杜甫察觉到了情况不妙,“要抓壮丁去参军!”杜甫连忙把木制的窗户拉开了一条缝,只见老汉从院墙翻了过去后,老妇才颤颤巍巍地开了门。
“老婆子!耳朵聋啦?叫了老半天也不开门,想累死我们啊你!”两个差役眼睛瞪得像铜铃,还时不时扬起手中的木棍和钢刀。老妇被吓得说不出话来。“哑了?怎么不说话?快把你家的壮丁交出来!”差役瞪着眼恶狠狠说道。“啊!两位差役大爷,我家之前也是有男丁的,可是你忘了吗?上一次你们把我那三个苦命的孩儿都带去守战了。前天一儿捎信回来说……说……我另两个儿战死了……啊!“老妇人捶胸痛哭了起来。
“还有你家老东西呢?”那个胖差役举着钢刀向老妇人破口大骂。“听说两儿死后,我那老头子吃不下饭睡不着觉,结果老病复发也死了……”老妇人泣不成声,浑浊的泪像断线的珠子似的滚滚落下,却不料差役更生气了,暴跳如雷地吼道:“少罗嗦,屋里还有谁,今天必须得有一人跟我们回去,快把人交出来!”老妇失声痛哭:“别啊!别!差役大人,我家再也没能打仗的人了,还有个吃奶的孙子,所以他娘才没有离开,她连一件整裙都没有,怎么能出来见人啊?“
屋里的杜甫越看心里越难受,想要出门去帮老妇人,不料却被老妇人的媳妇阻止了!
“我不信,你要是不交人,可别怪我们进屋抓人。”残暴的差役抡起武器,想冲进屋里抓人。”别啊!求求你们,留下我的媳妇和孙子!你们非要人,就让我跟你们去吧,我虽然年老,可是连夜赶到河阳我还可以给你们准备早饭。”差异把老妇人抓走了……
杜甫眼泪盈眶,摇头深叹,哀伤不已。
夜深了,隐隐约约听到隔壁房间老妇媳妇的哭声,老汉回来了,听着媳妇诉说的以前,两个眼眶噙着泪……
第二天早晨,杜甫悲伤地与老汉告别,登上了路程……
初二:张嘉旋